找到相关内容582篇,用时6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无心:漫谈禅人与坐禅

    道之因,便随其轻重而受报。   六、传播邪法与以法害人之。这一类不属禅门中人,只因其投机取巧,混进禅门,说些似禅而非禅的假禅法。如《慧命经》、《伍柳仙宗》等,均以会禅自居,而所传之法与禅根本乖违...乃是众苦之因,颠倒之。因此不再生起贪求欲乐的心理,也不住着于轻安之中,一心转向离欲的清净。   这类往往来自三方面:一是对佛教教义如四谛,十二因缘等未能真实了解;二是从道教等着清净相的实法中来;三是...

    无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53340439.html
  • 佛教的环保思想(二)

    随着思想的兴起,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,人类在世界的地位也得到重新确立。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倾向于二元对立,从上帝之子、自然之子转而成为地球的主人。人类不必臣服于上帝,更不必臣服于自然,正...怎样的呢?佛陀告诉我们:“此有故彼有,此生故彼生,此无故彼无,此灭故彼灭”。这一偈颂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内在联系。的关系、人与自然的关系、自然与自然的关系,都是互相影响的,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。破坏大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1841301.html
  • 有关佛教与现实社会关系的疑问

    问:佛教的存在对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?  答:刚才谈到佛教和其他宗教的区别时还有一点没有谈:佛教是的,而不像其他的宗教那样是神的。佛陀说法四十九年,就是立足于对现实人生的关怀。在今天,佛教在...来静一静,反省一下,对于社会大众来说是很有必要的。  另一方面,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革,使社会中的贫富现象越来越悬殊,很多连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,如何使社会的财富得到更合理的分配使用?如何使那些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44042515.html
  • 慈悲观的心灵疗效

    “慈悲喜舍遍法界”,代表给欢喜的宗教,就是佛陀的慈悲教义,能够帮助悯除自他痛苦之根源。因为从深层心理学来看,“喜”心是人人自具足的自性(佛性)的一部分,每个人心灵深处都有一个喜悦和惊奇的源头活水,...”中的各种情意结和病理机制所支配,丧失自主性而不自知的意识活动和欲望,可称它为“虚妄意识”。又如心理学佛洛姆及心理学所说的“虚妄意识”,造成的不快乐、心理失调以及现代社会之精神困境的心理根源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1043182.html
  • 越南中部高等佛学院的教育方向 ——“关于二十一世纪的僧伽培养”

      佛教历史是一部佛教教育与传播的历史。世尊之所以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的教育家,是因为他不但教导众生怎样生活得好,怎样得到究竟的幸福,怎样去觉悟,明明白白地认识到世间的实相是无常、苦、空和无我,...当时就培养出不少圣者,如摩诃迦叶、舍利弗、目犍连、富楼那、阿难等等。虽然佛的这种教育精神并未以颁发任何证书的方式体现,但在当时就已经受到不少的肯定,因为这使得他们得到了解脱和美满幸福。   佛入灭大概...

    释海印[越南]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5244087.html
  • 作为人间佛教理论基础的般若思想

    quot;的中观,才能与大乘佛法相符。印顺法师特别指出,缘起与空的统一,它的出发点是缘起,是缘起的众生,尤其是的立场。因为泛说一切缘起,就落于宇宙论,容易离开以众生为的佛法;而泛说一切众生,即不能把握...;人间佛教"专号,抗战期间,浙江缙云县出过小型的《人间佛教》月刊。当时在佛教内部思想较成体系,影响较大的是太虚大师(1889至1947),他在抗战时,编了一专着《人生佛教》,提出实践&...

    蔡宏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0144110.html
  • 东晋道安思想析论(2)

    乃指《欲生经》之“四禅色天”,亦即色界四 禅。 (注47) 〈安般注序〉,《出三藏记集》卷第六,《大正》 55-43下...》55-45上。 (注55) 〈欲生经序〉,《出三藏记集》卷第六,《大 正》55-45上。 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846287.html
  • 超度法会 生亡两利

    入佛门修行的人,则更升起精进修行的心。他并举施食焰口法会为例:「……此一瓣香,不从天降,岂属地生,两仪未判之先,根源充塞……」说的是具有佛性,从禅定而出,不是从外在而来,而是在本心原来就有的。 ...「鬼月」的农历七月。   宗教学者王见川指出,中国人如此重视亡灵的超度,是由于一般人的观念认为,死后为鬼,若无人祭祀,这类的鬼魂会危害人间,而举办超度法会即有安抚孤魂的功能,不但希求自身的安宁,...

    杨仁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32048353.html
  • 求同存异的新时代价值观

    能秉持的精神,从「」的立场提供智能的箴言,而非坚守在「神」的立场中争论彼此的差异,「求同存异」的精神,由此可见。二十一世纪的时代任务  相对于宗教领袖会议所呈现的宏观、理性与包容;因主观、坚持与...发言人的圣严法师,首先发表「多元化世界人类所应认知的『神圣』,是求同存异」的谈话。法师认为,在多元化、现代化、全球化的社会现实下,「神圣」的定义已经因、因地、因时而异;然而,在当今世人各异的神圣价值观...

    林纯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1348628.html
  • 超度法会,生亡两利

    入佛门修行的人,则更升起精进修行的心。他并举施食焰口法会为例:「……此一瓣香,不从天降,岂属地生,两仪未判之先,根源充塞……」说的是具有佛性,从禅定而出,不是从外在而来,而是在本心原来就有的。  ...宗教活动,更是华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景象,因为多数人相信如果没有进行普度,将无法平安渡过被称为「鬼月」的农历七月。  宗教学者王见川指出,中国人如此重视亡灵的超度,是由于一般人的观念认为,死后为鬼,...

    杨仁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51748637.html